close

558538_10151139576237430_1206671834_n   

台灣的房子,尤其是台北的房子,不知是不是為了爭取生存空間的極大值,陽台老是成為第一個犧牲的起居區域,以前採訪時最常見的設計手法就是陽台外推,彷彿這樣做,設計師就是替屋主完成了「拓展室內坪數」的神聖任務。我卻完全不能理解捨棄陽台為何在許多人心中,會是一門「划算」的生意,好像建商若在陽台規劃大了些的坪數,就是不切實際的設計。極力擴大了室內坪數的數字,除了增加房產銷售價值外,真能提高居住品質嗎?

我爸媽的房子因為不在台北,所以擁有透天厝格局完整的前提,家裡有車庫、陽台,頂樓還有一個將近4坪大的半露天露臺,陽台對實際生活的便利性,可不只是堆放雜物而已,我們在陽台和露臺種花、種過菜、養過兔子,雨天有地方掛傘、晴天有充裕的空間曬衣服和棉被,家裡的寢具洗過曬乾後,總是有蓬鬆乾爽和暖暖陽光的味道。住在台北這麼多年,我只租過一處頂樓加蓋的房子,擁有寬敞陽台可讓房客曬衣服或棉被,難得再度擁有這種衣服可以曬得乾爽的環境。其餘的房子,包括這半年多來頻繁看過的各式新屋、中古屋,只要重新整理過的,多半都把客廳推至陽台,導致家中幾乎沒有任何半戶外的區塊。我總是在想:做這種設計的人,平常在家到底有沒有晾衣服的需求?難道大家都把衣服、棉被、被單等物拿去乾洗,所以家裡陽台即便小到只是一個掛熱水器、放拖把的地方都沒關係嗎?

 

有陽台的話,衣服不必只能曬在室內或擠在狹窄的鐵窗後,收下來仍聞得到半乾不乾的潮濕味;棉被床單可以更頻繁地洗滌、曬乾,甚至夠寬敞的話,還能擺檯方便手洗衣物的洗衣檯,不用那麼辛苦地蹲在浴室洗內衣褲;可以在陽台上種香草植物,做菜時順便摘一些調味多麼有生活情趣;要是空間寬敞到可以擺張小圓桌+兩把椅子,周末早上可以坐在陽台吃早餐,半夜寫稿沒靈感時有的地方能放空。這些事情,家裡有那些其他的區塊可以取代呢?如果沒有比陽台更合適的地方,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陽台可以犧牲、為什麼建商要拼命蓋一些連雨遮都沒有不符需求的房子呢?

 

e59c96e789872

這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老人公寓WoZoCo,不僅每戶都享有陽台,甚至還安排跳色的彩繪玻璃來裝飾陽台,使其成為建物外觀立體而層次豐富的裝飾元素。

 

item1.rendition.slideshowHorizontal.02_outdoor_spaces

像外國人這樣,習慣在門前搭建有簷廊的露台,我覺得這種空間比住帝寶擁有200坪來得幸福,我必須說,釘死而不能往外走的落地窗絕對不等於陽台或露臺,人的居家領域,也不必拘限於有牆有窗有屋頂的部分才能生活。


item7.rendition.slideshowVertical.08_outdoor_spaces  

充滿托斯卡尼慵懶情調的義式宅院,搭配纏繞磚牆的九重葛多麼美麗,這怎麼會是室內空間可以完成和比擬的呢

 

item2.rendition.slideshowVertical.03_outdoor_spaces

像這樣在頂樓露臺上種滿植栽,擺戶外餐桌椅,天氣好時鋪塊亞麻桌布,帶著碗盤和簡單餐點上來野餐,情調怎麼會輸米其林星級餐廳呢?

我常看外國電影時,注意到主角住的房子(尤其是在舊金山)有充裕的樓頂空間可運用,他們在上方布置花園,甚至搬了軟墊、抱枕和織品打造一個可以在戶外看星星睡覺的環境,多麼浪漫,而這為什麼不是大多數設計師在替屋主規劃空間時,能提出的建議呢?設計空間時,除了解決硬體問題外,是不是也能創造更多樣的生活方式,讓住進去的人體會到另種生活的可能。正因如此,以前採訪看到設計師或屋主堅持維持老屋的陽台區塊,甚至內推至客廳以擴大陽台空間時,我心中都會升起羨慕和激賞的心情。

 

item3.rendition.slideshowHorizontal.04_outdoor_spaces     

這是我最喜歡的陽台氛圍,晚了就點起蠟燭,眷戀還沒完全隱沒在黑暗中的天光。也許台灣的天氣不需要壁爐生火取暖,但若將這面牆作為投影螢幕,找朋友們一起到家裡看露天電影,是不是別有一番情趣。

 

item9.rendition.slideshowHorizontal.10_outdoor_spaces

這樣的戶外休閒空間,大概只有在度假Villa才會有了,想像座位後方就是陡峭斷崖和遼闊海景,有這樣的空間多麼幸福。

 

  

 

  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凡泥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